You are browsing our accelerated page on Google. You can click on Logo to go back to the main website for more information.

Exclusive interview of IDAH by China Fisheries Advance Magazine 2016 (In Simplified Chinese)

2016年1月水產前沿訪問

伴隨飼料產品的輸出,台灣飼料機械也邁出了外銷大陸市場的步伐。台灣飼料機械的發展有三個節點,一是1973年左右出現以生產鰻魚料為主的粉料機,二是1983年出現以生產蝦料為主的製粒機, 三是1995年出現以生產海水魚料、淡水魚料為主的膨化機。
宜大於1974年開創台灣水產飼料加工機械先河後,以蝦料製粒機作為拳頭產品切入大陸市場,在1989年參建珠海大海水產飼料有限公司時,提出了蝦料後調質的概念,更創制了蝦料後調質的設備原型機,參與並促成了大陸對蝦產業的發展。
一直以來,宜大都是在台灣生產,以外銷的方式賣進大陸,後來受到關稅影響而進步緩慢,2012年宜大在上海成立了禹鴻貿易(上海)有限公司,結合當地的代理報關作業及代理稅務,進行營銷市場拓展以外,還有配套的售後服務。
宜大總經理張碩傑(子承父業, 美國加州 UC santa barbara 大學電機系畢業,USC南加大電機碩士畢業)則表示,飼料機械是非常擁有歷史性的產品線,還是需要有一定的沉澱和積累,對於沒有經驗的企業,創新總是需要以仿製開始。
顯然,複雜程度和技術含量較高的飼料機械領域,台灣的先發優勢仍給予了企業足夠的自信,甚至仍能不斷推出新的設備來應對變化的市場需求,宜大目前在大陸主推雙螺桿膨化機,之中有其專利技術,張碩傑稱宜大未來主攻沉性飼料機械, 不管是製粒機還是膨化機,只要是生產沉性飼料,都要有宜大的地位。”大陸在普通膨化料上已經做得很成熟,我們切入比較難。台灣的沉性魚料(如石斑魚料)做得比大陸早,我們可以把過去的經驗帶去大陸,提供比較高性價比的服務。"張碩傑認為,台灣的飼料技術走得比較早,過去對外技術輸出的形式是強調整廠輸出,即土地交給飼料機械廠商,由其蓋好飼料廠。未來,或許可以提供更多的服務,比如配方、養殖技術等上下游環節的延伸和資源整合。


albert_wang

Graduated from National Taiwan Ocean University Food Science Department earning the title of Master of Science (MSc.) Albert has a strong background in science and used this science-based approach to deliver knowledge to Customers. Yearly experience in sales, technical, and marketing departments, added with continuous communication with the Customer gives him the knowledge in feed machinery and its operations.